神的轉折點
-
哈該書 2:10-23
10大利烏王第二年九月二十四日,耶和華的話臨到先知哈該說:11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:你要向祭司問律法,12說:若有人用衣襟兜聖肉,這衣襟挨著餅,或湯,或酒,或油,或別的食物,便算為聖麼?祭司說:不算為聖。13哈該又說:若有人因摸死屍染了污穢,然後挨著這些物的哪一樣,這物算污穢麼?祭司說:必算污穢。14於是哈該說:耶和華說:這民這國,在我面前也是如此;他們手下的各樣工作都是如此;他們在壇上所獻的也是如此。15現在你們要追想,此日以前,耶和華的殿沒有一塊石頭壘在石頭上的光景。16在那一切日子,有人來到穀堆,想得二十斗,只得了十斗。有人來到酒池,想得五十桶,只得了二十桶。17在你們手下的各樣工作上,我以旱風、霉爛、冰雹攻擊你們,你們仍不歸向我。這是耶和華說的。18你們要追想此日以前,就是從這九月二十四日起,追想到立耶和華殿根基的日子。19倉裡有穀種麼?葡萄樹、無花果樹、石榴樹、橄欖樹都沒有結果子。從今日起,我必賜福與你們。20這月二十四日,耶和華的話二次臨到哈該說:21你要告訴猶大省長所羅巴伯說:我必震動天地。22我必傾覆列國的寶座,除滅列邦的勢力,並傾覆戰車和坐在其上的。馬必跌倒,騎馬的敗落,各人被弟兄的刀所殺。23萬軍之耶和華說:我僕人撒拉鐵的兒子所羅巴伯啊,到那日,我必以你為印,因我揀選了你。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。
- 前言
在我們的人生中有時候會有重要的轉折點,想必大家都有經歷;聖經中的人物如是。保羅也經歷過人生的轉折點,他曾經是逼迫耶穌和信耶穌的人,但經過了重要的人生轉折點之後,他成為為耶穌受逼迫的人。約瑟年少年時受苦,而後到埃及忠心地做奴僕,但卻遭人誣告,坐牢長達兩年以上的時間,但經過了重要的人生轉折點之後,他成為埃及的宰相,不但拯救了埃及人、也拯救了自己的家人。
- 哈該書中的轉折點
在只有兩章的哈該書中,重複出現了一個日期,表示這個日期非常重要。這一年是大利烏王第二年,也就是520BC;以色列曆法的9月24日,是大約陽曆12月、正是以色列的雨季;這個日期出現在哈該書2:10、2:15【此日】、2:18【此日】、2:19【今日】、2:20【這月二十四日】。這個重要的日期之前和之後,被擄歸回的猶大百姓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變化,因此這個日期是神賜給他們的轉折點。
- 哈該書2:15與2:18的翻譯和上下文問題
大部分的現代英文譯本已經處理了這個翻譯問題,但是中文和合本與新譯本的在哈該書2:15和2:18的翻譯仍然有問題。
中文和合本在這兩節翻譯為『此日以前』的片語,在希伯來文是『וָמָ֑עְלָה הַה֖וּא מֵהַיּ֥וֹם』【Me’Ha’Yom Ha’Hu Va’Malah】;相同的片語出現在撒母耳記上16:13和30:25,被正確地翻譯為『從這日起 / 從那日』。
另外,中文和合本在這兩節翻譯為『追想』的片語,在希伯來文是『לְבַבְכֶ֔ם שִֽׂימוּ־נָ֣א』【Simu-Na Levavkem】,字面意思是『把你們的心放下』、表達的意思是『注意』。
因此,哈該書2:15a應該被翻譯為『現在你們要注意,從這日起…』;哈該書2:18的開始句應該被翻譯為『你們要注意,從這日起…』
為什麼哈該要兩次重複『你們要注意,從這日起…』呢?如果我們仔細注意2:15b – 17的話,我們會發現這幾節經文的內容描述的是被擄歸回的猶大百姓、在經歷轉折點之前所遭遇的負面境況。因此2:15 – 18構成了一種破格文體【Anacoluthon】:哈該先在2:15a表達『現在你們要注意,從這日起』,然後話鋒一轉、沒有提及從這日起會發生什麼事、反而在2:15b到2:17提起【按照希伯來文原文】『之前在耶和華的殿中石頭被堆在石頭上。在那些時候,有人來到谷堆要得二十、而只得十,來到酒池要得五十桶、而只得二十。我以旱風、並以霉爛、並以冰雹攻擊你們、就是所有你們手的工作,而你們仍不歸向我;這是耶和華說的。』進而在2:18再次提及2:15a的呼籲『你們要注意,從這日起、從九月二十四日起、從立耶和華殿的日子起,你們要注意』。
換句話說,大利烏王第二年九月二十四日,就是被擄歸回的猶大人從遭受神的攻擊、到領受神的祝福的重要轉折點。
- 之前的狀況【2:10 – 14,16 – 17,20 – 22】
首先,在哈該書2:10 – 14,神命令哈該去問祭司兩個問題。第一個問題是『是否為聖?』、第二個問題是『是否潔淨?』,耶和華神想要藉著這兩個問題、指責被擄歸回的猶太百姓、在九月二十四日之前,他們既不聖、又不潔淨,指向他們的宗教和生活兩個層面的問題;這兩個問題在尼希米記和瑪拉基書都有提及。雖然這些被擄的猶太人情願歸回重建聖殿、表現出了他們的熱心,但是他們在宗教層面和生活層面並不討神喜悅。以賽亞書第一章也表達了這個概念,雖然被擄之前的猶太人也熱心參與宗教活動,他們禁食禱告、遵守各種節期、獻祭…,但是神卻想要關起聖殿的門,不要他們進來崇拜。
很多時候,我們在宗教活動中表現出熱心,我們因此覺得自己就是在神面前聖和潔的人,但其實並不一定;在宗教活動中體現熱心:熱心聚會、熱心宣教、熱心奉獻…,並不代表你是聖潔的、並不保證神悅納你的敬拜和服事。試想我們熱心地參與宗教活動,但神卻對我們說:我期望你們還是不要來,我不想接受你們的崇拜。
第二,在哈該書2:15b – 17,神藉著哈該提醒被擄歸回的猶太百姓、在九月二十四日之前。他們雖然專注於工作,但只能獲得少得可憐的收穫,因為神降下許多災禍攻擊他們的農業,使他們苦不堪言。
第三,在哈該書2:20 – 23,神藉著哈該鼓勵被擄歸回的猶太百姓,雖然經文沒有明言、但是卻暗示了在九月二十四日之前。他們遭受周邊列國的壓迫、攻擊並佔領。當時代猶大周邊強國環繞,所以猶大是活在懼怕當中的,他們並非敬畏神、而是懼怕列國。
- 之後的狀況【2:10 – 14,19 – 22】
但是大利烏王第二年九月二十四日之後,情況卻完全不一樣了,因此這年的九月二十四日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。
首先,在哈該書2:10 – 14,猶大百姓們之前不過是表現出一副虔誠的樣子而已、他們的敬拜和祭物並不被神悅納,但是在九月二十四日之後,雖然經文沒有明言、但是卻暗示猶大百姓們悔改了、他們在宗教層面產生了改變。神開始悅納他們的敬拜和祭物、他們在神面前的宗教活動被神看為『又聖又潔』。我們既然要作基督徒、我們的信仰和敬拜就該是蒙神悅納的。即便你外在表現得很好、受眾人的稱讚,但如果神轉臉不看你、不悅納你的敬拜、甚至根本不認識你,也是枉然。
第二,在哈該書2:19,猶大百姓們之前雖然努力工作、但是獲得的很少,但是在九月二十四日之後,他們努力工作、就會得到相應的收成、甚至獲得超乎他們努力的收成,他們的經濟情況開始變好。就如同你生活忙碌、又在神學院讀書,你每天需要照顧家庭、兒女、又要上班,一天只能讀一會兒書,但每次考試都成績優異;你獲得的超乎你所做的努力。如同哈該書2:19所說,這是神賜福與他們。
第三,在哈該書2:20 – 23,猶大百姓們之前懼怕周圍的列強,但是在九月二十四日之後,他們不再需要害怕了,因為『神震動天地』,神震動並攻擊曾經壓迫猶大的列國。並不是猶大以自己的武力報仇,而是神主動保護猶大、為猶大報仇,使得列國無法再壓迫猶大。在這一天之後,猶大不再懼怕人,猶大懼怕和敬畏的對象只有一位,那就是耶和華神。
- 神的轉折點【2:15,18】
到底大利烏王第二年九月二十四日是什麼日子呢?為什麼猶大的情況在這一天之後會產生巨大的轉折和改變?
如果我們注意2:15提到九月二十四日之前、耶和華神的殿破敗的景象,之後在2:18提到『從這日起、從九月二十四日起、從立耶和華殿根基的日子起』,我們大概可以知道,這個轉折點與耶和華神的殿相關。
以斯拉記的開篇,描寫了古列王下旨讓猶太人歸回並且重新建造聖殿。當時被擄的猶太人已經居住在巴比倫地區多年,他們已經習慣了在外邦地區的生活、也逐漸在外邦地區安定下來,這時再度舉家搬遷回猶大地區、是一個不容易的決定。雖然這個決定很難,但大多數被擄的猶太人仍然願意回應神的話語、回到猶大。歸回之後他們又繼續面對另外的困難,在建造聖殿的同時,他們需要面對低迷的經濟情況、周遭的強敵、社會的問題、有錢人對窮人的壓榨。這時候比較『合理』的想法,應該會是『經濟好轉、社會穩定後,我們再開始建神的殿』,於是猶太人停下聖殿的工作二十八年之久。
二十八年之後,神興起先知哈該和撒迦利亞,向民眾們傳講神的話語、讓民眾繼續修建聖殿。有的人聽了神的話之後,覺得自己學習了一個知識或一個道理,但是從來沒有付諸行動或產生改變,這樣更加糟糕;但猶大的百姓們聽了之後,就反省自己的想法,進而悔改、順服神的話、重啟修建神的聖殿。這一天,就是大利烏王第二年九月二十四日,民眾聆聽神的話語、悔改、重啟聖殿的修建、立下聖殿根基的日子,這一天帶來了巨大的轉折和改變。
但為什麼神為什麼要特定讓這一天成為轉折點呢?這個問題不好回答。在耶利米書中,提到神對猶大的審判,他們要在巴比倫受苦七十年。這七十年從590BC的十月初十日【結24:1】、巴比倫軍隊圍困耶路撒冷開始,到什麼時候結束呢?應該就是大利烏王第二年九月二十四日這一天,這是神預先定好的轉折點。
神有自己的時間表、他喜歡按照自己設定的時間工作,我們沒有權力告訴神何時行動,但我們有責任注意聆聽神的話語、回應神的話語,因此按照他的心意、參與在他的時間表當中。雖然大多時間,我們都不知道神的時間表的內容,因為那不是我們應該要知道或掌管的事情;但我們在所有的時候,總是可以積極地聆聽、反省、悔改、順服並且以行動參與在他的時間表當中。
- 結語
盼望我們每一位都能夠經歷神在你生命中設定的轉折點。讓我們每個人如同哈該書2:23提到的所羅巴伯一樣、成為神的印,屬於神、並且受神的保護、一刻也不離開神的身旁。
【按照金京來博士於2024年秋季開學典禮的講道整理】
Responses